杏彩体育一山镇海,万象归怀,这是崂山风景区的自然奇观;三围大海,背负平川,这是崂山风景区的地理特征。
目前,景区规划范围内有村庄109个,其中13个村庄、1.1万余人位于景区售票口以内和旅游专用路两侧,景区和村庄形成了位置密不可分、发展息息相关的关系。
既让美景“出圈”,更要让区域乡村振兴“出圈”,近年来,崂山区委、区政府和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坚持“景村融合”发展理念,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和全市共同富裕先行区的目标,充分发挥景区辐射带动作用,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坚持农村景观化、产业融合化、全域景区化同步推进,创新推动农文旅融合,推动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大美画卷,先后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晚秋时节,崂山风景区内仿佛打破了调色板,枫林尽染,五彩斑斓,绚丽缤纷,呈现出一年当中最丰富的色彩,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赏景游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光要欣赏崂山风景区的枫叶之美,更要体验北九水的山水之乐。身处在仰口游览区内的众多民宿,也迎来众多回头客,他们喜欢待在崂山两三天,深度体验崂山风景区的秋韵。
景区附近的农家宴,也迎来一波消费小高峰,丰收时节的崂山特产:松蘑、各色海鲜,还有水库鱼,成为远道而来客人的必选。
在流清河景区,不时有旅游大巴驶入景区,沙滩上有众多游客游玩。“在崂山区、崂山风景区、街道的大力扶持下,我们村庄积极发展特色民宿产业,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西麦窑村党支部唐盛佳说,他们村的民宿已经从去年的不足百家,到了5月份的102家,再到11月份的115家,成为了崂山区民宿数量最多的村庄。
乡村旅游被誉为“美丽经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有赖于乡村的“美丽”,也有利于创造和提升乡村的“美丽”。
崂山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以3A级以上旅游景区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崂山区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和《崂山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农村污水治理、燃气、电力、清洁取暖等基础设施重大攻坚行动;开展景区东线道路沿线环境提升,整治安全隐患,完善配套设施杏彩体育,提升景观环境,优化视觉空间,打造“最美滨海旅游风景道”,成为市民游客竞相前往的网红打卡地;在主要街道、特色旅游村建设一批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深入推进“旅游厕所”,新建改建39座旅游厕所,完善乡村旅游导览标识系统,彰显浓郁地域特色、民俗特色、文化特色,乡村旅游环境面貌、接待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凉泉理想村、解家河国际艺术村等一批高品质乡村快速崛起,东麦窑村、晓望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沙子口街道获评省级精品文旅名镇。此外,成功创建全省景区化村庄7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9个、“美丽街巷”12条,“美丽庭院”创建率53.75%,连续三年居全市首位。
围绕推动绿色、协调、共享发展,立足景区与当地村庄发展实际,2015年,出台了《关于推动景区与社区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旅游产业、社会民生、旅游文化、资源环境、管理水平等方面谋划布局,推动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加快景区村庄融合发展。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景村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该项工作纳入全区综合考核。
制定了《关于景区生态资源保护奖励补助的暂行办法》及其考核办法,每年对核心游览区内35个村庄进行生态资源保护奖补,改善村民生活,增加集体收入。2019年,加大景区民生保障力度,出台《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崂山国家级风景区农村社区居民生态补助意见》,连续三年对“两区”范围内的大龄劳动力实施生活补助,进一步提高景区内村民生活保障水平。2022年,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完善并出台新的《崂山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保护奖励补助办法》和配套管理办法,在提高生态奖补金额的同时,奖补范围从原来的35个村庄扩大到71个村庄,6万余名村民享受到生态保护奖补政策,让更多村民共享景区发展和生态红利。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沙子口街道东麦窑村牢牢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旅一体化产业发展带富带强村集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径,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成为山东省第一批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村。
曾经的石头房,摇身一变成为特色民宿,村庄目前打造的25户“仙居崂山”主题民宿和引资建设的“瑜上山间”品牌民宿已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东麦窑村民宿年均吸引各地游客4.6万人次,营业额达4000万元,在当地吸附解决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居民增收3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33万元。
2022年7月,东麦窑村联合专业策划活动公司共同成立麦窑乡村振兴旅游文化运营部,组建了专业的策划、运营团队,进一步拓展研学等业态,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条。
“我们村要颜值有颜值,要内涵有内涵。现在村里人人有事可做,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谈起东麦窑村的发展变化,村党支部李绍亮愈发自豪。
崂山区深度挖掘崂山乡村田园美景和历史人文资源,从产业政策、宣传推介、管理服务等方面搭建乡村旅游发展平台,精心绘就以旅促农“共富图”,让旅游成为强村富民产业,让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
出台《崂山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聚焦文创产品开发、民宿发展、农(渔)家宴提档升级、特色节庆品牌打造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出台《崂山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鼓励景区村民开发闲置民居,发展民宿、农(渔)家宴等旅游业态;制订民宿管理办法,开展最美民宿评选,涌现出栖澜海居、仙居崂山、瑜上山间等一批融地域特征、人文风情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精品民宿,陌海美宿、临澜海墅获评全省五星级旅游民宿,沙子口、王哥庄街道入围全省旅游民宿聚集区创建培育单位。大力发展农事采摘、农家体验、主题庄园等休闲农业,田园观光、采摘园、休闲农庄、农家饭店越办越多,流清湾婚拍基地、乌衣巷田园会客厅、乡约美宿露营基地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崂山乡村旅游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产品体系日渐完善,农旅结合“好风景”在各村精彩呈现,全区现有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村36个和精品采摘园15个,形成良好发展态势。
崂山区注重品牌塑造和营销,整合景区和周边村庄美景、美食、美宿资源,推出“春夏秋冬游崂山”主题旅游线路;对特色乡村旅游实体、经营户进行重点培育,围绕渔家旅馆、农家宴和茶园风情打造“山海人家”“山里人家”和“茶香人家”乡村特色旅游品牌。利用景区官网、“一部手机游崂山”平台、智慧景区电子地图等,免费推介乡村优质业户和乡村旅游产品;与全国最大乡村旅游推广平台“乡聚网”合作,宣传推介全区200家农家乐、渔家乐和特色旅游点,实现线上预订,借助现代互联网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参加中央电视台《一馔千年》栏目,现场推荐崂山乡村美食,讲述崂山故事;打造“游崂山 来俺家”特色乡村旅游节目,组织开展“崂山十大特色产品”评选活动,大力培育和推介崂山绿茶、北宅樱桃、会场蟹子等30多种农副渔产品,王哥庄大馒头和甜晒鲅鱼作为特色美食在央视纪录片《舌尖3》播出,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显著提升。
崂山风景区创新打造“1355”景区综合治理共同体,景区联合公安、市场和街道等部门单位,对农家宴、渔家宴等经营业户定期开展检查,维护良好旅游市场秩序;研究建立景区旅游交通管理新模式,为到乡村观光、休闲、购物的游客创造便利通行条件。出台星级农(渔)家宴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对农业园、农家宴、家庭旅馆等实行规范管理。成立崂山风景区旅游商会和崂山区民宿协会,制订会员诚信公约,组织开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活动,坚决欺诈游客等不良经营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旅游业务培训,组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和优秀乡村旅游经营业户赴外地考察学习,促进转变发展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创新经营手段,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多年来,崂山风景区精心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崂山民间故事、崂山道教音乐、崂山螳螂拳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动抢抓机遇,担当使命任务,崂山风景区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实现崂山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文化传承发展的“崂山样板”。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推进崂山文化展示中心和巨峰山海文化展示中心建设,运用全息影像、数字孪生、MR等新科技,立体式、全感式呈现崂山的自然文化特色。并挖掘非遗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推出“寻真悟道”“乡野探趣”等文化体验线路;利用“崂山十二景”“海上名山第一”等文化IP,开发马鞍红、“巨峰神鳌”等特色文创产品和数字文化藏品,持续以文化赋能崂山旅游发展。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崂山风景区加速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崂山样板。高质量推进文旅兴区,崂山风景区不断延伸景区文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崂山风景区聚焦全局布链,围绕构建“景城乡一体、山海空联动”立体发展格局,编制景区旅游专项规划,深化协同发展,加强景区文旅产业与全区现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产业的跨行业协同,拓展与国内各大景区的跨地区协同,持续挖掘崂山文旅市场潜力、扩大发展空间。同时,聚焦业态延链杏彩体育,培育“新消费”热点。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体验、研学教育、康养健身、商务休闲等新业态,创新沉浸式新场景、新业态,品质化打造房车、帐篷、露营基地,满足多元化、体验化、个性化旅游需求,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新活力。
聚焦高水平打造崂山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片区,加大对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利用,以文化为源泉滋养乡村旅游发展生生不息。梳理乡村文化肌理,建设村史馆、村史长廊等文化场馆,增强乡村精神归宿感;打造全省首个艺术粮仓博物馆,推出生态园林、茶文化、民俗记忆体验、渔村民俗、崂山绿石等各类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博物馆,让游客和村民在观赏、体验中感受崂山乡土文化独有魅力。创新实施崂山非遗文化传承工程,搜集整理非遗线余条,建立完备的国家和省市区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打造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和非遗工坊,常态化组织“非遗进景区”活动,开展崂山茶艺礼俗、崂山面塑、崂山剪纸展示展演,吸引更多市民游客体验乡村民俗美好,拉动周边乡村的旅游消费。策划开展“太平晓钟”“海誓山盟”“太清水月”等特色文旅活动,积极培育北宅樱桃节、沙子口鲅鱼节、王哥庄茶文化节、中韩枯桃花会等乡村节会活动,借助节会活动推出观光采摘、农趣体验、品茗茶乡、登山健身、赶海拾趣、旅游购物等一系列丰富多彩休闲活动,营造浓厚节日氛围,激发游客参节热情,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崂山,不仅有山海奇观,更有烟火气息,在烟火与诗意交融的乡村里,处处有景,处处有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1到10月,崂山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16.1万人,同比增长63.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亿,同比增长64.3%。景村融合、产业融合、农文旅融合的“三融合”打法,让崂山风景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文旅+”已经成为乡村振兴强大引擎。
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崂山风景名胜区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走好农旅结合的路子,通过优化乡村旅游服务,提升乡村旅游环境,引进知名文化创意团队,打造高端民宿、田园度假综合体、精品采摘园等特色乡村旅游业态,做大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价值链,做强崂山乡村旅游品牌,在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开创崂山模式,贡献崂山经验。
添加微信